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前行,对于未来我们都有着无数的憧憬和期待,然而,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未知性,也让我们感到焦虑和迷茫,本周建筑设计学院阅读分享讲座诚邀朱启东老师,他的讲座主要为我们提供了学术发展前瞻与职业规划,同时让我们有机会接触和理解在专业上我们未触及到的知识,引领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开阔视野,启迪智慧。
首先,朱启东老师向我们普及了学术阶梯的内容,并对学历和学位两概念做出区分,让我们有了正确辨析,其次,老师介绍了“结业,毕业,肄业”三者的含义,意在告诉不同的毕业结果会导致学历不同,从而影响我们的未来发展。俗话道,学历是敲门砖,能力是试金石,学历不能决定个人能力,但没有学历我们无法证明个人能力。
活动中朱老师向我们展示了他外出写生,作品临摹,模型制作等工作日常,他丰富的阅历激发了同学们对未来的憧憬。老师鼓励学生要走出校园,多观察不同用途的建筑,学生需要积极观察和与人 交流,以更好地掌握建筑所在地的特点和需求,为设计提供更准确的依据,时代在进步,各行各业都在不断推陈出新,作为大学生我们更应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多思考多创新,了解行业最新的技术和发展趋势。
朱老师指出建筑行业是一个综合性强的学科,它涉及到建筑艺术和建筑技术、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建筑是一门必须面面具备的学科与行业,而其中心议题是 “人”,建筑无处不在,灵感无处不在,要想抓住灵感就要多参与实践项目,例如设计竞赛、实际工程项目等,这些实践项目让我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增强实践能力,这种实践性使得建筑学充满了挑战性和趣味性。
此外,朱老师认为学习建筑学需要学生对美学有深入的理解,通过设计作品来表达自己的审美观念,这种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审美和构图能力,对于未来的职业发展和个人素养都有很大的帮助。
老师以我国行政建筑为例,分析了行政建筑的共有特点,并分享了他参与大理市行政建筑设计的思路和方案,朱老师从大理石市的自然环境,人造环境,场所精神三大方面研究分析,绘出了特有大理市风格的行政建筑,聆听朱老师的建筑设计讲解,我们看到他极强的专业素养与创新能力。正如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贝隶铭所说,建筑是生活的镜子,你只需要将目光投向建筑物,就能感受到过去的存在,一个地方的精神,他们是社会的反映。朱老师认为,保留地域性,才能留住风土人情,也正是这种地域性,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建筑风格
精彩的讲座,是思想的碰撞,是智慧的盛宴,雷鸣般的掌声许久不断,是同学们对老师的敬佩与收获新知的慨叹,感谢朱启东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受益匪浅的讲座,相信在朱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建筑设计学院的同学对专业有了更多的认识和新的收获,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每一次学习就像一份精神粮食,不断地滋养着我们的思想,不断滋养着我们的力量,让我们在知识中沐浴,继续探索人生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