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路对青年的我们来说是一条很长的路,走哪条,都看起来充满艰难与险阻,前方的路到底是什么样的路,迷茫或许是青春的主旋律,本周建筑设计学院阅读分享讲座诚邀王昕老师,她通过分享个人十一年的学习经历,从不同于建筑设计专业的生态学专业中同样为我们找到了解决我们对未来茫然不解的办法,年轻有为的她更是让我们从她的学习生涯中看到了对梦想的执着与拼搏。
讲座前期王昕老师向我们分享了她在读研时期的各种经历,“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是她诠释的经验的意义,她鼓励我们迷茫时,不要停下脚步,把迷茫当作是寻找答案的过程,不断探索、学习和成长,就会发现,每一个困难都是一次机会,每一次迷茫都是一次蜕变。当我们有目标时,倾入热情去奋斗和争取,这些看似平凡,无人问津的日子,却是自己继续力量,登峰造极的好时机。
王昕老师在上山研习时让她想起了《变形计》中的那句开场白,她也感受到了“一种来自大山深处的力量”,爬不完的山,测不完的数据,中午吃一顿自己带的干粮再喝一杯已经凉了的水,露天的天然厕所,那些可爱的小生物,蚂蟥,竹叶青,老鼠,曾让她崩溃过,但她却从来没有想要放弃。看到绝美的风景,采完需要的数据,看到森林里蓬勃的生命,自然的美好似乎给了她一些宽慰。但真正让她坚持的或许是她敢于面对挑战的勇气,正如王昕老师教育我们的:“当面对困难时,不否认困难的存在,接受并面对困难是一种坦诚的态度,也是积极乐观的开始。转变一下看待事情的态度,悲观的思想会阻止你超越现状,会使你永远深陷困境,迅速转换态度,寻求小小事物中的幸福源泉,就能迎来胜利的曙光。我们要相信,而我们拥有战胜困境的能力。”此外,王昕老师强调要学好专业知识并抓住一切发展自己的机遇,勇敢跳出舒适圈。
讲座后期王昕老师分享总结出建筑与植物的关系,并推荐书目《林间最后的小孩》,意在指出青少年应多观察大自然,不要让插座和电源成为童年的陪伴物,从而成为“塑料儿童”。此外,还推荐了《半个地球》一书,目前生物多样性面临困境,如果人类不做出行动,人类也将无法可持续发展。
同时老师还引入“人类世”一概念,并指出人类世一概念并不消极,而是积极的,人类可以是有破坏性的、短视的,也可以是有远见的、利他的。最后她希望我们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多关注身边的绿色,鼓励我们积极参与中国大学植物网联盟网站,关注公众科学。
《人民日报》有言:“追求的后面没有句号,人生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只要你听从内心的召唤,勇于迈出第一步,人生的风景就永远是新奇的,美妙的。”感谢王昕老师在工作之余为我们准备了这场讲座,相信在王老师的分享下,大家对未来的方向有了更清楚的把握。学习是永远的人生课题,风的方向由风决定,人的方向由自己决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如从此刻开始,让我们乘着知识的风,一往无前的迈向属于自己的人生伟岸。